重温百年奋斗路|请回答1947
1947年1月,美国宣布退出国共关系调停。3月,国民党强迫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的代表全部撤退。通过谈判争取和平的大门完全被国民党封死,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从1947年3月起,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受挫后,改为重点进攻山东、陕北两个解放区,而在其他战场转取守势。人民军队继续执行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要作战目标。
在山东,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面对国民党军45万人的进攻,诱敌深入,抓住战机,于5月中旬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敌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3.2万余人,挫败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在西北,国民党军出动25万兵力进犯陕甘宁边区。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部队两万余人节节抗击。西北野战部队在延安以南激战六天,掩护中共中央机关于3月19日安全撤离延安。而后,西北野战部队利用群众基础好、地形险要、回旋余地大等有利条件,采用“蘑菇”战术与十倍于己之敌周旋。四十五天内,相继取得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随后在沙家店战役中歼敌6000余人,初步改变西北战场的局势,为转入反攻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精干机关主动撤离延安后转战陕北,运筹帷幄,指挥全国各战场的作战。党中央机关坚持在陕北巧妙地与敌周旋,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区军民的战斗意志和胜利信心。
在此期间,东北、热河、冀东、豫北、晋南的解放军开始对国民党军实施局部反攻,歼敌40余万人,收复和解放153座城市。
1947年5月,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在全国兴起。5月20日,京沪苏杭地区16所专科以上学校5000余名爱国学生,冲破宪警阻拦,在南京举行“抢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学生们高呼“反饥饿”“反内战”的口号向国民参政会请愿。同一天,北平学生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上海、天津、重庆、福州、桂林、济南、长沙、昆明等地的爱国学生也通过罢课、游行等方式参加斗争。
同五二〇学生运动相呼应,国民党统治区其他方面的人民运动风起云涌。1947年,有20多个大中城市的约320万工人罢工。在农村,广大农民反抗抓丁、征粮和征税。2月28日,台湾人民为反抗国民党暴政,举行了武装起义。蒋介石政府内外交困,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
经过一年多的作战,人民军队先后挫败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使战争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的变化。到1947年6月,人民军队歼敌112万人,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减少到373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减少到150万人。人民军队发展到195万人,武器装备也得到很大改善。
依据整个战局的发展,中共中央作出重大的战略决策:不等完全粉碎敌人的战略进攻,不等解放军在数量上占有优势,立刻转入全国性的进攻,以解放军主力打到外线,调动敌人回防空虚的后方,粉碎蒋介石的战略企图与方针,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迫使敌人转入战略防御,改变敌我之间的攻防形势。中共中央选择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区作为战略进攻的主要突击方向。
为了实现这个战略计划,在中共中央的部署下,人民军队逐步形成三军配合、两翼牵制的作战格局。根据当时的战争形势,三军的配合是: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为中路,实施中央突破,直奔大别山;以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即西线兵团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以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为西路,挺进豫西。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两翼的牵制是:以西北野战军出击榆林,吸引进攻陕北之敌北调;以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在胶东展开攻势,将进攻山东之敌牵向海边。

1947年6月30日夜,刘邓大军12万人强渡黄河,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从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前堵后追中杀开一条血路,穿越黄泛区,渡过沙河,抢渡汝河和淮河,于8月末进入大别山区。刘邓大军依靠人民群众,艰苦作战,粉碎20万国民党军队的轮番进攻,至11月歼敌3万余人,建立33个县的民主政权,站稳了脚跟。
与此同时,陈谢大军和陈粟大军在党中央指挥下分别进入豫陕鄂边地区和豫皖苏平原。至此,三路大军都打到外线,形成“品”字形进攻阵势,直接威胁南京、武汉。12月,三路大军协同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大别山的重点围攻。中原地区变成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继续在内线作战的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谭震林、许世友率领的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聂荣臻率领的晋察冀野战军,徐向前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太岳兵团等,也渐次转入反攻。林彪、罗荣桓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连续发动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歼敌20多万,为全歼东北国民党军创造了有利条件。
人民解放军在内线和外线的攻势作战,组成人民解放战争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态势。国民党军队不得不由战略进攻转变为“全面防御”,人民军队由此结束了长期以来在国内革命战争中所处的战略防御地位。这标志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新形势,要求在解放区更加普遍深入地开展土地制度改革,以进一步调动广大农民的革命和生产积极性,支援解放战争。1947年7月至9月,在刘少奇主持下,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区各级领导机关派出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贫农团和农会,控诉地主,惩办恶霸,彻底平分地主土地,迅速形成土改热潮。
党领导的第二条战线斗争有了新的发展。1947年10月,杭州、南京、上海等城市的十余万学生掀起“反对非法逮捕、反对特务、反对屠杀青年”的斗争浪潮。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日益倾向于人民革命,积极参加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因而遭到国民党的仇视和残酷迫害。民盟中央领导人李公朴、闻一多、杜斌丞先后在昆明、西安被害,许多民盟成员被逮捕或绑架。1947年10月,国民党当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予以取缔。曾经在一部分民主人士和中间阶层中有过影响的“中间路线”的政治主张彻底破产。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接着,中共中央召开十二月会议,毛泽东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报告,制定了彻底打败蒋介石、夺取全国胜利的政治、军事、经济纲领及一系列方针政策。据此,1948年4月,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进一步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