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百年奋斗路|请回答1958
1958年元旦,全长669公里的宝成铁路在成都火车站举行通车仪式,“蜀道难”从此成为历史。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市,向南穿越秦岭和大巴山,到达天府之国四川省成都市,这条钢铁巨龙将四川连接到了全国铁路网当中。

图|贺龙元帅在宝成铁路通车典礼现场
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新中国第一部法定的拉丁字母式汉语拼音方案宣告诞生。这年秋季,汉语拼音正式进入小学课堂,成为中国儿童学习知识的起点,全国各地也迅速掀起一场规范学习语言文字的热潮。

图|第一届全国人民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
朝鲜战争结束后,为了表明促进朝鲜问题和平解决的诚意,2月14日,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朝鲜,与金日成首相代表中朝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志愿军将于1958年年底前全部撤离朝鲜。

图|周恩来和金日成在有关志愿军撤军回国的联合声明上签字
2月27日,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在北京召开扫盲先进单位代表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全国扫除文盲协会会长陈毅在会上说:“只有做好扫盲工作,中国才能改变又穷又白的面貌。”

图|当年的扫除文盲奖状
7月20日,洛阳天气晴朗。位于西郊的第一拖拉机制造厂锣鼓喧天,一辆大红色的拖拉机披红挂彩,“隆隆”地开出厂门。工人们换上了新衣,欢天喜地地迎接新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台拖拉机。

图|新中国的第一台“东方红”拖拉机开出厂房
“大跃进”运动从1957年底开始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它的推行,表明党力图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它能够发动起来,反映了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之后求强求富的强烈渴望。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短短几年内一连串接踵而至的胜利,使得人们相信中国富强的目标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
反右派斗争之后,党中央认为,经济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人民群众的热情高涨,经济建设可以搞得更快一些。1958年1月和3月,中央先后在南宁和成都召开会议,对“大跃进”作了进一步准备。
1958年5月召开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它是在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忽视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图|大跃进
“大跃进”表现在工业方面,首先是钢产量指标的不断提高。在农业上,主要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生产发展上的高指标和浮夸风,推动着在生产关系方面急于向所谓更高级的形式过渡,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社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正式决定当年钢产量比上年翻一番,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这次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会后,为了在余下的四个月时间里完成追加的钢产量当年翻番的任务,在全国城乡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与此同时,人民公社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没有经过认真试验,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大办人民公社的过程,实际上是大刮以“一平二调”为主要特点的“共产”风的过程,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毛泽东是较早地通过调查研究觉察到运动中出现严重问题并努力加以纠正的主要领导人。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召开,毛泽东提出并要求纠正已经觉察到的“左”的错误,强调要区别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划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发展阶段,批评了废除货币、取消商品生产和交换的主张。12月,在武汉召开的八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一方面对人民公社的兴起仍给予极高评价,另一方面通过阐述几个重大政策和理论问题,批评了那种急于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和企图过早地取消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错误思想倾向。从这以后,各地普遍整顿人民公社,遏制住了急急忙忙向全民所有制和共产主义过渡的势头。